播音專業藝考中,朗誦是考察的關鍵環節,想要脫穎而出,僅靠標準的發音和流利的表達遠遠不夠。今天,就來聊聊那些能讓朗誦水平“悄悄拔尖”的小眾實用技巧,幫助藝考生們用聲音打動考官。
首先,要學會給文字“做減法”。拿到一篇稿件,很多同學總想著把每個字都咬得字正腔圓,用力過猛反而顯得生硬。不妨試試“留白”的藝術。就像國畫里的空白,無聲處自有千言萬語。在朗誦時,適當的停頓和氣息留白,能制造出獨特的節奏感和想象空間。比如讀抒情散文,在描繪景色的長句后,稍作停頓,讓聽眾跟著你的氣息去感受畫面的延展;在情感轉折處,短暫的沉默比直白的情緒宣泄更有沖擊力。這種“不說話”的藝術,能讓文字的韻味慢慢滲透出來。

呼吸也是朗誦的“隱藏武器”。我們平時習慣胸式呼吸,但對于朗誦來說,腹式呼吸能提供更穩定、持久的氣息支持。可以試試躺著練習呼吸,把手放在腹部,吸氣時感覺腹部像氣球一樣慢慢隆起,呼氣時腹部下沉,找到那種“氣沉丹田”的感覺。在朗誦時,氣息的運用要和情感、節奏配合。表達急切的情緒,氣息可以短促而有力;表現悠遠的意境,氣息要綿長舒緩。比如讀邊塞詩,用深沉而有張力的氣息,模擬出大漠孤煙的蒼涼;讀田園詩,氣息要輕柔平和,營造出悠然閑適的氛圍。
聲音的“化妝術”也值得研究。很多同學認為播音只要聲音洪亮、清晰就行,其實聲音也能“變臉”。通過調整共鳴腔,可以塑造不同的聲音形象。練習口腔共鳴時,可以張開牙關,發“a”音,感受聲音在口腔前部振動;練習胸腔共鳴,把手放在胸口,發低沉的“嗯”音,體會胸腔的震動;而頭腔共鳴則能讓聲音更明亮空靈。在朗誦不同題材的作品時,靈活運用這些共鳴方式。比如朗誦童話故事,可以多用頭腔共鳴,讓聲音更活潑清脆;朗誦歷史散文,加入胸腔共鳴,增強聲音的厚重感。
想象的力量同樣不容小覷。朗誦不是機械地念字,而是要在腦海中構建畫面,把聽眾帶入你創造的世界。拿到稿件后,先閉上眼睛,讓文字在腦海中“放映電影”。比如讀《荷塘月色》,就想象自己漫步在清華園的小路上,月光灑在荷葉上的微光,風吹過荷塘的沙沙聲,甚至能聞到荷花的清香。當你把這些細節融入朗誦,語氣、語調、重音都會自然地隨著情感流動,聲音也會變得鮮活生動。

另外,嘗試打破常規的朗誦方式也能帶來驚喜。比如變換語速,在強調重點內容時放慢速度,像在講述重要秘密;而在表現緊張、激烈的場景時,加快語速,營造緊迫感。還可以改變音色,模仿不同人物的聲音特點,朗誦小說選段時,把自己想象成故事中的角色,用聲音詮釋他們的性格、年齡和情緒。這種“角色扮演”式的朗誦,能讓作品更具戲劇性和感染力。
日常積累也有小眾的竅門。除了多讀經典文學作品,還可以關注一些小眾的詩歌、散文公眾號,接觸不同風格的文字。聽廣播劇、有聲書時,不只是聽故事,更要分析主播如何運用聲音技巧塑造人物、渲染氛圍。平時走路、坐車時,也能練習朗誦。把看到的風景、腦海中的想法即興用聲音表達出來,鍛煉語言組織和即興表達能力。
最后,別忘了朗誦是一場“聲音的對話”。在練習時,對著鏡子觀察自己的表情和肢體動作,因為這些都會影響聲音的狀態。真誠地和文字交流,把每一次朗誦都當作和聽眾的傾心交談。不要害怕犯錯,大膽嘗試不同的處理方式,找到屬于自己的聲音風格。通過這些小眾又實用的技巧,相信播音藝考生們能在朗誦中展現出獨特的魅力,在考場上用聲音征服考官,講出屬于自己的精彩故事。
說明:文章內容來源網絡整理僅供參考,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(QQ:1624823112),萬分感謝!